河南大学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开放注册)
搜索
查看: 7599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立河南大学,曾经的感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31 21:40: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开放注册)

x
无意中看到一个新生同学的博客文章"读<河大,你的名字叫懦夫>有感",很是感动,河南大学,一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名校,受尽了多少苦楚,多少辛酸,却又生生不息,艰难的支撑了下来.母校,为一个河南大学的学子,我为你骄傲,为你努力,你祈祷~~~~~~
附一:河大,你的名字叫懦夫
90年代,河南省给郑州大学一亿元资金建设,给河南大学17条政策发展,结果是17条政策概不兑现。
    90年代末,河医、农大、师大联名上书省教委,请求在中牟组建新河大,结果是河医被执政的郑大帮并给了郑大。
    新河大组建后,省里承诺的三年六个亿的扶持一直没有落实,新校区仅1800亩。而河南理工是2800亩,河南科大是3600亩。要知道河大的纳米、光电、生物学科比矿业、机电有前途得多。
    对这一切,明哲保身的河大官僚一声都不吭,河大在不断的坠落。
    然而,一个异乡人救了河大。2002年9月25日,河大校庆,在庆典大会主席台上,河大台湾校友会会长于镇洲大闹会场,质问书记、省长,河南省有什么资格逼迫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并入郑州大学?一所国立大学被糟蹋成现在这个样子,真有作为!老百姓的纳税钱为什么不投给教育?…….
     此后河南省才不得不重视河大。
     如果每个河大人都有于镇洲这种“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精神,河南省就不会不发展河大,就不会鼓吹“与其河大迁郑,不如建设郑大”的简单思维,要知道河大在八十年代比华中师大、西北大学强多了。
     2005年,河大最后的难兄弟山西大学、湘潭大学进了省部共建,华北电力大学迁到了北京,陕西科技大学迁到了西安,西南师大、陕西师大进了211。这一切都是靠人家自身奋力争取来的。
    河大,你的名字叫懦夫!  
附二:怎样认识河南大学
    追随着京师大学堂现代大学滥觞的脚步,1902年河南大学堂在省会开封诞生,但这个大学并没有发展起来。十年后的1912年,一批河南志士仿效清华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建立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这种学校在全国少见,还有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在积贫积弱的内陆中原,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眼界高远、气魄宏大、教学先进,培养出了赵九章(中国卫星之父)、杨廷宝(建筑大师)、阎振兴(水利泰斗)、张伯声(地学巨子)等人,送走了很多学子去欧美深造,这批人后来大都成为栋梁。暗淡的近代河南闪现了一道亮色。   

     接下来大学兴起,清华也成立大学部。河南需要大学,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改为中州大学,时间是1923年。洋博冯友兰任文科主任,海归曹理卿任理科主任。但同为洋博士的前校长李敬斋一直以来主张将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改为工业学校,并以辞任以明志。两条道路泾渭分明,哲学家冯友兰着眼于长远,倾向通识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而李敬斋是权变的思路,当时的阶段应发展工科以促进工业化。孰是孰非?难以判断。但如果按李敬斋的想法实施学校主攻工科,那么在1952年院系调整中,河南大学就会像浙大、湖大一样改成工学院,而不是和山西大学一起变为了师范学院。
           河大很强的又一个证据是,在三四十年代河大拥有几十位海归博士,这在六十年后的今天仍是会很有竞争力的。生物学博士王鸣岐解放后做了复旦生物系主任,水利系的严恺做了河海大学校长,化学博士李俊甫与英国人李约瑟的交流激发了后者《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写作。河大的很多任校长如田培林、邓萃英、刘季洪、姚从吾、许心武、黄际遇等都是洋博士,这些经受过欧风美雨现代文明滋养的学者使河大境界很高。  
         河大得以雄起,一是靠延揽人才,像张仲鲁、刘季洪、张静吾等都是到处请人。另一是善于经营,河大从教育部和省里争到了很多政策和经费。工学院院长阎振兴后来做了教育部长,校长田培林做了教育部常务次长,邓萃英也做了教育部次长,刘季洪做了考试院院长,姚从吾做了中央研究院院长....   再一是不拘一格,26岁的人能当教授,没有学历的人也能当教授,河大有很多歪才怪才偏才。
2#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21:41:08 | 只看该作者
解放前开封的运河还通畅,河大有很多来自省外的师生。在这个不安定的时代,河大的科研、教学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培养出了很多的人才。从二十年代投身殷墟发掘开始,河大师生一直是殷墟和甲骨文研究的重要力量,涌现出了董作宾、石璋如、尹达、孙海波、郭宝钧、朱芳圃等著名学者。经济系学生邓拓在校写成《中国救荒史》,填补了空白。化学系学生马可床头作曲,终成一代大家。医学院投入到台儿庄抗战医护贡献巨大,文学院出现了作家群星河灿烂。很多后来的名人如袁宝华、白寿彝、侯镜如、王实味、姚雪垠等都曾在河大就读。   
   
       河大平静的校园生活总是暗潮涌动,派系之争屡屡交锋,抗日抗暴轰轰烈烈,地下党活动频繁,很多人走上了革命道路,诸如王国权、赵毅敏、罗章龙、王雨田、邓拓、彭云等。1948年,河南大学左翼数百师生在范文澜、嵇文甫、王毅斋的领导下,投奔中原解放区,陈毅以其为基础成立了中原大学,范文澜任校长。中原大学1949年随中共中原局迁往武汉,后发展为中南财经大学等校。河南大学本部受国民党的指令往台湾南迁,先到了苏州停留,很多人拒绝去台。这次迁校造成大量人才沿途流失。由于河大的欧美色彩,不少师生最终还是去了台湾。剩余部分于解放后重回开封。   

                                               二   
   
       建国后高等教育采用苏联模式,强调分科、专业化,压缩大学,加强工学院、师范学院。这与民国时按英美模式注重综合性是不同的。于是河南大学医学院、农学院分别独立建校,财经系构建中南财经学院,水利系构建武汉水利学院,土木系并入湖南大学,植物病虫害系并入华中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并入江西农学院。河南大学仅剩文、理科,但随后没有像山东大学那样保留综合性大学身份,而是变成了师范学院,全国后来仅有北师、华东、东北三所师范院校是重点。   
   
       河大的衰落关键点在省内的两次决策失误,一是1955年将河大理科迁往新乡,在开封集中力量办文科。很有积累的河南大学理学院只换来新建的平原师范学院文科三专业,同样拥有南京、苏州两所师范学院的江苏就没有互调专业集中建文理。以河南之大,本应分别建设河南师范学院、平原师范学院两所学校,而不是只建河南师范学院开封文科、新乡理科两个分部。接着两个分部又各自一条腿走路。省里的小气使仅剩文科的开封河大后来不能入选历次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此出现了大省河南长期无全国重点院校的局面。   

       二是省会迁郑后一直没带走原河大文理科。但是带走了原河大医学院、农学院,后来又拿走河大化学系成立河南化工学院(郑州工业大学前身之一)。而安徽、广西迁省会时都带走了最高学府。因此当六大区撤消、各省兴起综合性大学之际,山西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学院(原安徽大学)很快与新成立的山西大学、安徽大学合并,恢复了老的山西大学、安徽大学。而河南师范学院却因留在了开封,无法与新成立的郑州大学合并,以恢复老的河南大学。由于一省一所综合性大学的政策限制,河大一直拖到二十多年后的1984年才得以复名,但仍作为师范院校。长期以来不以科研为主,学生就业多限于中学教师,严重影响了河大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迁到省会的山东大学与没迁省会的河南大学今天的巨大差距。河南大学不在省会又是师范院校,省里理所当然的要重视郑州大学。   
   
       值得一提的是,由河南大学堂演变而来的开封师专于六十年代并入仅剩文科四系的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大学),使河大再次成为文理科院校,并开始了艰难的理科复兴历程。新乡师院也逐渐建起了文科,新乡的理科已不可能重回开封。就这样,左翼河大的三大领导人范文澜、嵇文甫、李俊甫分别去了武汉中原大学、郑州大学、新乡师范学院,都做了校长。


  在省主冯玉祥的支持下,中州大学发展很快,合并农业学校、法政学校,成为综合性大学,得到了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的帽子,也许这个第五中山与第二中山武大、第三中山南大、第四中山浙大还有差距,但它也并非平庸之辈滥竽充数。像浙大一样,河大也是雄起于抗战时期。
3#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21:41:18 | 只看该作者
中州大学后来改名为河南大学,因为老的河南大学堂变成了中等学校。1928年,河南大学成立了医学院,与已有的文、理、法、农并为五院。河南大学开始深耕,学校的建筑至今还昭示着当时的气魄和档次。这些建筑是比肩于中央大学(今东南大学校园)、金陵大学(今南京大学校园)的,位居国内前列。规模宏大的大礼堂耗资二十万大洋,从德国进口屋架,可容纳三千人,而当时河大仅有五百师生。斋楼、六号楼、七号楼别具匠心,令人赞叹!这些建筑中西合壁,科学美观,至今仍是河大的骄傲。当时校园东边是明城墙,西边是河,北边是铁塔,南边是大湖,一派宁静优雅的气氛。遗憾如今已变化很多。解放前河大有2000多亩校区,号称华北第一大校(当时清华还没有东扩),分散于开封城的多个地方。解放后随着农、工、医学院独立,只剩下八百亩校园。   
   
        三十年代的河南大学就已经很有实力,人才济济,但直到1942年才得到机会升格为国立。1944年,在教育部高校评估中,河大获得全国国立大学第六名,这个地位在今天很令人怀疑,可能吗?又有人说,河南大学跻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册的几所中国高校之列是由于科学史家李约瑟抗战时曾到访过河大。2003年,央视“世界著名大学”中国内地十所高校中选择了河南大学,引起了全国的嘲笑。河南大学官方并没有公开很多过去的资料,我觉得河大至少可以进入民国大学二十强。它的农学院、医学院办得很好,医学院曾是全国五强之一,在解放后首批获得博士点。文学院更是名家云集,有范文澜、郭绍虞、姜亮夫、董作宾、萧一山、蒙文通、楚图南、高亨等。教育系入围全国前六,并培养出了研究生李秉德。从法学院当年开设的众多课程也可以看出河大的实力。   

       翻检八十年代初期的高教档案,我被吓了一跳,河大拥有一百位左右的正教授,那时的教授还都是由教育部批,数量居全国大学前四十名之列,超过了华中师院、华南师院、陕西师院......   为什么竟没进入教育部直属?同样河南医学院当时并不比山东医学院、西安医学院差,却也没像后二者那样进卫生部直属。原因不得而知,大概是改革开放初的河南并没有大力的向中央争取,反正当时是计划经济、包分配,人才总是会被分来的,管他在哪培养。如果争取,中央应该会考虑大省河南的需要。更何况耀邦同志对河南还是很关心的。   

       另一个问题是当时实力在全国很靠前的河大中文、历史、地理竟没设博士点,一种解释是教育部有保有压,博士点向重点大学集中,当时是不会让一个地方师范学院成为博士单位的,即使你很强。偏居开封的河大经过建国几十年岁月的淘洗,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当河大一再的退让之后,它已经没有话语权去争待遇了,它曾经的优秀也饱受质疑。   

       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人才纷纷向发达地区汇集,文理基础学科地位沉沦,地方院校遭遇到政策和经费瓶颈,内陆的传统观念和做法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于是河南大学随着开封的衰落而难以前进,相对地位大幅下降。   
   
       面对重重困境,河大苦苦的挣扎,尽管自身不乏痼疾,但曾经沧海、不甘沉沦的贵族骨血依然生生不息。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河大的数理化已经发展起来,生物、土木也先后重建,经济、法律有所起色,医学、药学从无到有。河南大学又开始了它新的崛起征程。

附三: 一个师兄的留言      
一部河南明德新民,止于至善,90多年来,伴随这句校训,伴随着古老的开封铁塔,从那极具古典气息的大门,走出了多少仁人志士,他们有的已经声名远播,有的倾其一生只为中华的崛起默默奉献。河大为培育出显赫之人而自豪,更为默默奉献得人而骄傲,因为他们都是河大人,都是河南大学的儿女。河南大学培育了我们,正如我们的母亲,我们爱我们的母亲,我们同样要爱我们的河大,古语有云: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对于云云河大人,河大就是我们的母亲,就是我们的家,我们不能嫌我们的河大“丑”更不能嫌我们的河大“贫”,我们应该以河大为荣。我们河大史正如我们中国史一样,有过辉煌的历史、也有过低谷的悲壮,现在同样都在摸索中前进,既然是摸索,就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就可能会走弯路,就可能会碰壁,也避免不了的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既然是摸索,我们就应该包容她的错误,原谅她曾走过的弯路,并帮助她探索出一条捷径,并陪她走出泥潭,再塑辉煌!她需要我们,越是在这种时候,她越是需要我们,她需要我们的支持,需要我们陪在她的身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学校的复兴要靠我们一代代河大人的努力,要靠我们所有河大人的努力,而不是那一个人,那一部分人的事,记住我们都是河大人,铁塔牌的,要有历史责任感,要有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思想境界。最后让我们记住我们的校歌嵩岳苍苍 河水泱泱 中原文化悠且长 济济多士 风雨一堂 继往开来扬辉光四郊多垒 国仇难忘 民主是式 科学允张 猗欤吾校 永无疆 猗欤吾校永无疆大学的兴衰史,就是河南现代化道路的经验教训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河南大学论坛 ( 琼ICP备10001196号-2 )

GMT+8, 2024-4-20 04:43 , Processed in 0.04284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